不確定會不會中離的K2連載 (IX)

|難度與風格|

K2攀登已正式結束,今天是打包準備撤營的一天,明天我們將啟程踏上回歸的旅途。
很多人一定會問:何時再回來?

我說,不知道。可能十年,可能一輩子不會。

這個背後的思考比較複雜,某程度上也牽涉到了為何我不再上去拼一把。我想試著講清楚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這次拜K2 Project的募資計劃所賜,我們終於首次有了充足的資源,可以僱請一對一的雪巴協作,去提高我們的安全係數。

可能是我們的登山成長跟養成的歷程吧,我跟阿果一直都比較希望以越自主的方式攀登越好。
所以這次我們運用雪巴的方式也跟一般商業客戶有些差異。我們的兩位雪巴沒有幫我們背過1公克的個裝,一起攀登時團裝我們平均分攤(比如說我背鍋爐炊具、阿果背帳篷、雪巴背瓦斯)。

我們請雪巴的主要功能是:1. 幫我們運送氧氣到高地營;2. 陪我們一起爬,如果出什麼狀況可以第一時間救援。

不過對我來說這次在K2,我意識到一件事情:不像Makalu傳統路,就算沒雪巴、沒固定繩也能爬得好好的;K2這座山的難度整整高了幾個檔次,對目前的我來說,如果我採用這種有雪巴協助的方式,不用像商業客戶那樣被呵護得無微不至,只要有人幫運兩瓶氧氣到C4、一路有架繩,只要山況好,就能登頂。但只要沒有這些,憑我個人的能力是不可能上去的。

這當然不是我想接受的。

其實K2的技術難度沒有難到多誇張,大概就是一條阿爾卑斯分級AD+到D附近的,落差2000公尺,高度從五千到七千公尺的超長混合路線吧……難關一個是大概5.6的House Chimney,一個是黑色金字塔中間一個內角,大概5.7-5.8。再往上的瓶頸跟橫渡我沒爬到就不算進去。

在肩膀以下,每一個地形都不構成技術阻礙,但擺到那個海拔,就是累死人。

我在這座山的活動能力並非受限在攀爬能力,而是體能。活生生的體能……心肺、肌力都不夠,所以需要仰賴在那邊的固定繩。

再來是這個高度我摸到目前我無氧的極限了:大約8200。再上去很難不使用氧氣。這也導致了若要登頂K2,我勢必無法脫離對雪巴的依賴,因為氧氣自己背不動XDDD
但是……
這樣花錢請人Carry爬上一座山,意思在哪?至少這不是我想要走的道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Summit push沒成下來後,我暗暗決定,這次會是我最後一次爬有雪巴架繩的大山了。因為K2就是這種攀登型態的頂點了,繼續下去只是收集山頭,不會再有進步的空間。而這是我所拒斥的。

開開玩笑,說該是退出八千界的時候惹。不過若是有朝一日,練到真心覺得自己能像那些偶像一樣,以自己的能力,公平的與這些大山對話,或許就還有造訪的機會。
嗯,不過感覺還是下輩子投胎到霞慕尼比較有機會哈哈哈。
登山的路還很寬很長,能走到哪,誰知道呢?

這應該是這系列的最後一篇,已經沒照片能配了,只好來曬一下……呃……
這是泰迪與阿賊,一隻是28歲的泰迪熊,一隻是來自霞慕尼的兔子。
阿賊手上那顆是我家的貓:泡芙的毛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