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/18冬季回顧

2017/18攀登季終於在霞慕尼的雷雨中結束惹。
收穫勉強。

兩次八岳山區,阿彌陀北稜、赤岳西壁主稜、中山尾根,都是台灣人爬爛了的路線。明年開始可以嘗試一些台灣人沒爬的了,比如阿彌陀北西稜。

4號+2號。能爬完二號算滿意了,也許等之後雪況好,該是挑戰1號溝,還有看了很久據說有人爬過但沒記錄的中央岩稜直上。(這個有大大有資訊嗎?)

奇萊北峰西北壁。爬歪了,不過也讓我看到這面山壁在台灣Alpine climbing的未來潛力。希望來年還能等到夠好的雪況跟天氣,來爬西北壁中央。

霞慕尼,AD*1、D+*2、TD(?)*1。
Aiguille du Midi north face,中間那條岩稜是Frendo Spur (D+, 1200m),幹好想爬………
春天的不穩定氣候,讓我們熱身完後就沒天氣爬了,所有設定的主要目標都沒爬到,只稍微多累積了一些攀登經驗。

總結:

這個年度累積了好幾條難度大概在D左右的路線,感覺這個等級的各類型攀登可以比較穩定的先鋒了。

最大的收穫應該是爬Mixed的時候穿冰爪踩點的部分。再來要加強的應該就是冰斧在Mixed地形的使用了,還有待摸索。

之後的Alpine可以朝繼續累積D+左右的路線努力,然後應該可以開始嘗試TD了。

能力部分,傳攀Gear的置放跟選位要再練更好,這牽涉到攀登信心、速率跟架站。

冰攀部分,該開始累積WI4以上的先鋒經驗了。目前的冰攀先鋒能力對於D+足夠,但TD以上應該會爆。

目前最無解的是攀登效率與速度。
感覺要能夠在一定難度下還能Simual climbing,速度才拉得起來。當然還有系統操作的熟練與乾淨度(盡量減少多餘的動作、盡量多補給水份跟吃東西,但要有效率)。

感謝Carry本廢物的各位朋友,星雯、秋豪、男神、莊周、孟翰、魯王、礎豪、淵暐。能一起攀登,真好。
科科再來就是爽爽度假啦~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