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實標題我原本想用「四十年的空白時光」的,因為玉山其實是台灣攀登歷史最悠遠的地區。
1981年可能是台灣高山攀岩元年,是年雙十,RCC(攀岩者俱樂部)5人首登玉山東峰北壁;同日,何中達老師等三人首登了由主峰下主北鞍的碎石坡旁的西北壁,並由今日所稱的「一號溝」上至主峰。
東峰北壁在未來的年歲中陸續有後人踏足,包括1984年的台大登山社四人、小鬍子多次雪季的嘗試,以及陳睿在2016年的雪季solo。但主峰西北壁就不曾聽聞有人再訪。
玉山主峰西北壁路線,黃線為何中達老師1981年的路線,紅線為我們這次的新路線 |
這幾天在玉山山區打滾攀岩,廢魯們每天都被越來越早的午後雷陣雨襲擊。就連昨天爬東峰東北壁,都已經很不貪玩的11:30就撤收,但還是被活躍熱對流的午後暴雨+冰雹淋了一波。這種不穩定天氣對想嘗試長路線的我們當然很不友善,但來都來了,有人假都請了,又不甘心就這樣下山回家。找些半天以內能完成的短路線就成為最合理的選項。
於是,我們想到了昨天凌晨,在爬上主峰北側碎石坡時,朝左瞄到的,一條劈開正北壁左側末端的內角裂隙。
內角裂隙。Photo Credit:小紘 |
今早,我與國威在碎石坡靠岩壁的陰影中整好裝備,礎豪與小紘在底下吃瓜拍照,順便幫我們指路。方翔則早早下山吃龍蝦了......
約07:30,由國威沿裂隙先鋒直上。這個pitch有很漂亮的煙囪塞擠與layback動作,難度5.9。
國威先鋒第一繩距。Photo Credit:小紘 |
到了第一段外懸裂隙的上方平台,國威架站確保後換我先鋒。我們發現繼續向上延伸的直裂隙煙囪越來越大,目測至少要用到#4以上的Cam,更上面說要用#6都不意外。只帶到#3的我們眼看無法繼續直上,只好稍微往左橫渡後,由face面上的小內角破綻繼續往上。
我在第二繩距確保站確保國威先鋒第三繩距。Photo Credit:小紘 |
一路都是疊疊樂般的破碎岩片,越往上越碎。這是我目前爬過最碎的高山岩壁,比北稜角最破碎的下段還誇張......我終於知道(或是重新意識到)為什麼40年來沒有人再打過這面岩壁的主意。
我們攀抵西北壁頂部稜脊。Photo Credit:小紘 |
10:00左右,經過三個繩距的攀爬,來到西北壁頂部的稜脊上,一旁就是一號溝明顯的通道。我們轉為Running belay,由稜脊與溝之間的斜岩板向上攀爬。原本我想走溝的,但這溝的岩石實在破碎,雖然平緩,但每個腳點都讓人毛毛的。爬爬又切回稜上,雖然局部幾個台階比較陡峭需要切回確保/隔時攀登,但至少讓人安心點。
到了中間第二段台階,我終於耐不住爛爆手腳點的壓力,交由國威先鋒。不過連跟攀都跟到漏尿,沒有任何一個踏腳處跟把手點是穩的...
最後總算在11:50,雲霧還沒湧起前,我們終於翻上主稜,看到傳統路鐵鏈的時候真有種恍若隔世的感覺。我開玩笑說如果這條路線跟何老師40年前的首登沒有重疊,要不把這路線命名為「退出」,從此退出阿攀界好了。國威不置可否。
我就知道他們世新幫的都這樣,嘴上老喊著要退出放棄,但隔天一早又會最早起床把攀登裝備打包,在吊帶上打好雙八準備先鋒......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剛剛查證,這條路線的確是40年來,玉山主峰正北壁上的第二條路線,在此向當年的首登者致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