赤壁補完計劃(二) | 鎖鑰

既然要補完,那該怎麼補?

我直覺想到,真要搞這面牆,一定要用人工攀登(Aid climbing)。這倒不是空穴來風。

曾在Tom Livingstone的文章看到,70-90年代那些哈扣攀登大師,不一定有現今那麼強悍的自由攀登能力,但幾乎都精擅人工攀登。那些今日看來依舊匪夷所思的攀登成就,普遍都是人工輔助幹上去的。他認為當代精英攀登者對於「風格」的追求,很大一部分體現在,以自由攀登重新詮釋當年的人工攀登路線 (難度幾乎都在M8或5.12以上......)。扯遠了。

我自己的感覺是,台灣阿攀的發展史,似乎沒有完全經歷過這個階段,欠缺使用人工攀登跟困難路線對決的經驗。這也可能跟岩質有關,台灣的高山幾乎找不到連續的裂隙可以一路置放支點,搞不好要用hook......又扯遠了。

還好我上過小po的大牆課程,其中一部分就是基礎的人工攀登。花了好幾天泡在龍洞複習,繩梯踩著踩著倒也重新抓回一點節奏。至少踩在咖啡豆大小的micro nut支點上面比較沒那麼心驚膽跳。
龍洞‧鯨魚頭‧盾。這條只能放Micro nut的直裂隙拿來練人工豪好玩www
另一方面,高山攀登重要的確保器材:岩釘,因為會讓裂隙變大,留下所謂的「釘疤」,在攀岩界的主流價值是「Clean」的今日,也沒什麼人會使用。

打岩釘這套有些古老的技藝,似乎是往更難路線推進的鎖鑰,但這把鑰匙,卻藏在深陷的溪谷間。台灣的攀岩人口對岩釘陌生,但在技術溯溪者之間,這卻是經常使用的器械。於是,我找上了+3。

+3是佳珊的藝名,早年熱衷技術溯溪的她,在「上溯」的探索形式推進到某種極限,再也無法拓展更多未知的視野後,將重心轉往「溪降」。史詩級的恰堪溪完溯/完降是她的生涯代表作之一。雖然已是溪降一姐的她應該久未攻瀑,但指導一下溪谷菜雞打岩釘的要訣還是綽綽有餘,感謝一姐陪肥宅跟捲毛二人組在山羊洞溪玩了一天。
溪谷菜雞第一次瀑布先鋒 (抖
最後出發前夕,我想到光滑面下部那一絲裂隙都沒有的緻密岩面,如果真的搞不過去,安全考量下可能不得以要打bolt撤退。於是緊鑼密鼓的張羅了電鑽跟錨栓,感謝我大果爺學長的支援。
光滑面起攀前15公尺全是這種幾乎沒有裂隙的緻密岩面...
如此,就等東風吹來,重返赤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