評測:Petzl Sitta攀岩吊帶 | 我高山攀岩的首選

去年初,因為參與一個現在還不能透漏的影片拍攝案,其中有不少溪谷的技術操作畫面,主事者找了 @Futai / PETZL Taiwan Distributor贊助技術器材,我作為協助人員好運也被給了一套。

鉤環類的Attach、William,以及Ange系列本來就是我愛用的款;新的Nano Traxion也是戶外多繩距的必備裝備,都在攀岩圈中被大量使用著。這邊就不多提。

但作為攀登咖而非溪谷咖的我,看到清單上那條厚實帶屁墊的溪降吊帶,就很白目的說,這條我以後也沒機會用,就不要拿了。結果Petzl的窗口人超好,說不然讓我挑一條我以後戶外攀岩也用得上的。

於是我厚顏無恥的挑了這條Sitta。


在更之前的幾次高山岩壁攀登(第一次赤壁、兩趟玉山山區、劍山南壁),我都是沿用以前用於冰雪技術攀登(Alpine Climbing)的吊帶,主要考慮還是輕量。畢竟在動輒5-7天的偏遠高山行程,技術器材的重量永遠不嫌輕。但這種吊帶因為太過輕薄纖細,其實並不適合長時間懸掛。爬Alpine本就不太容許墜落,也甚少長時間吊在空中的情境。就算有,因為冰雪環境的衣著本就較厚,也不會太不舒服。但當場景換到夏季的高山岩壁,每次懸吊過久後(比如垂降勘查路線、確保站空間不足...),都感覺腿跟後腰快被勒壞了。

但,輕量與舒適基本上就是天秤的兩端,兼得是不可能的,只能尋找端點之間的平衡,以符合設定場域的使用需求。

目前,對我來說,長天數高山攀岩的最佳解,就是Petzl的這條Sitta。

以下,我會就輕量、舒適度、功能性這三個要點,就Sitta與我手上有的幾條吊帶做簡單比較。

支援的影片拍攝案,其中有一大部分需要在溪谷中進行操作,我穿著的吊帶就是Sitta

1. 輕量

我的Sitta是M號,實秤重量為260.5g。雖然比起我的Alpine吊帶Blue Ice Choucas Pro的134g還是重上一截,但在攀岩吊帶中已是羽量級。以我日常運動攀登使用的BD Solution為例,重量為338.9g、我的冰攀吊帶始祖鳥的AR-395a更有395g的份量。

如果Choucas Pro的輕量分數是(10/10分),那Sitta大約為(8/10分)


關於輕量的另一個元素是收納體積。這在長天數高山行程打包的重要性其實不亞於重量數字。

Sitta之所以能夠在輕量下又保持一定舒適度,歸功於他們使用的WIREFRAME。這是使用HMPE紗線 (high-modulus polyethylene高模量聚乙烯,也就是所謂的UHMWPE,以Dyneema這個品牌為消費者熟知) 作為腰帶與腿帶的骨架以提高支撐性的技術。這使這款吊帶不需要泡棉襯墊,也能讓承重平均分佈。也因為沒有襯墊,Sitta的收納大小,比起我持有重量最接近的吊帶BD Solution小了大概三分之一。


而沒有襯墊的另一好處,就是比較不會吸水。這在戶外尤其是高山,可說是另一個大加分。

2. 舒適度

經過幾次使用,包括協助台灣初見溪首降團隊在Approach路線的固定繩架設、2022年完攀北稜角西壁(我們暱稱的赤壁)的光滑面,以及幾次龍洞戶外攀岩。平心而論,Sitta的舒適度還是不如帶有泡棉襯墊的一般攀岩吊帶。比如我擁有的BD Solution在長時間懸吊就比較舒服,更不用說寬大超舒服的Arcteryx AR-395a。

但比起我的Alpine吊帶Blue Ice Choucas Pro,Sitta的懸吊舒適度卻又遠勝。如果說Blue Ice的舒適度是(2/10分),那Sitta大概是(6/10分),我最舒服的395a則是(9/10分)

我個人認為Sitta在輕量與舒適的天秤之間找到了一個不錯的平衡,很適合對於輕量化有需求,但又無法全然放棄舒適度的使用者。

2022年北稜角西壁光滑面,第一個攀登日幾乎都是吊在岩壁上勘查路線
Sitta在懸吊時的舒適度足以承受這樣的使用
Photo Credit:沈紘煬

3. 功能性

使用Sitta後最讓我眼睛一亮的是它的裝備環。Sitta總共有五個環,前面兩個超大空間而且是硬質且往上翹,後面兩個則是一般的圓弧形。身體後方中央還有一個小環可以拖繩前進用。

那個硬質大裝備環有夠好用,尤其是傳攀的時候,就算掛上大量岩楔,都能維持在該在的位置,不會因為重量而在環上互相擠壓。超好拿的。而且這個大裝備環的中間還有一個類似分隔島的設計,這讓裝備掛在上面能更方便分類,可以一眼就找到當下需要拿的東西,爬到快墜落要緊急找到特定size的岩楔的時候,簡直感恩。

單個大裝備環就能裝下BD #0到#4整套11顆活動岩楔,空間還綽綽有餘,而且不會變形。

後方那組圓弧裝備環的角度需要稍微適應一下才會比較順手,不過這似乎是換不同吊帶都得適應的事情就是了。

另外,Sitta還內建了兩個給Ice clipper工具環的插槽。這甚至可以讓Sitta的應用範圍擴大到Alpine或是冰攀。或是任何想要擴充置物空間的攀登者。

以功能的完整性而言,我給它(10/10分)

嘗試自由攀登北稜角西壁光滑面
Photo Credit:沈紘煬

4. 其他事項

Size:
Sitta的size較小,我現在腰圍31吋,如果穿Petzl家其他的吊帶比如Adjama是穿S號,運攀的BD Solution也是S,Alpine的Choucas Pro是S或M都行(穿在很厚的確保大衣外面的話,M號會比較有餘裕)。但我的Sitta在一般穿著下就要M號,加上台灣三季高山用的保暖層緊繃。所以選購時應該可以選比自己擁有的其他吊帶大一號的尺寸,會比較保險。

價錢部分:
不可諱言,這條吊帶定價超貴XDDD 美金定價199,台灣目前查到唯一一家販售的店面賣5760 (欸這售價好佛@@)。這也是為何我之前沒有入手這條。但,當實際使用後,我認為對於有需求的攀登者而言,這樣的投資是值得的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總結

Petzl Sitta在攀登吊帶的定位中屬於高端產品,擁有昂貴的售價(可能是目前市場上定價最貴的吊帶?)。但同時,它滿足了市場上沒有其他款式的吊帶能夠達到的甜蜜點,在輕量、舒適度的天秤之間達成了非常好的平衡。

Sitta擁有及格的懸吊舒適度,以及高標的輕量程度,於此同時,它還具備了完備的攀登吊帶功能集,以及我目前用過最滿意的裝備環設計。

它的輕量及小收納體積還有較不吸水的特性,讓它適合偏遠長天高山行程。同時,完整的功能也讓它在一般戶外爬傳攀有良好的表現。

它的短板是沒有襯墊,所以在懸吊舒適上還是不如更厚重的吊帶。如果是離家近對裝備沒有克克計較,但又需要頻繁懸吊或墜落的攀岩,比如在龍洞嘗試RP路線,那我會選擇使用更舒服的吊帶。

但除此之外,這是一條在其定位上,非常優秀且值得投資的產品。

Photo Credit:沈紘煬